崇文网 >地图 >公文写作 >

公文写作方法

公文写作方法

时间:2024-03-12 作者:崇文网

相关推荐

公文写作方法通用12篇。

我们在写范文的时候需要着重注意什么?我们第一时间会想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通过借鉴范文的架构,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技巧,经过我们的细致打磨和不断优化这篇“公文写作方法”已经完美无缺,希望您能从我的分享中得到一些收获!

公文写作方法【篇1】

20xx年事业单位考试常见公文写作方法

一、通知

(一)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机关的常用公文,具有多种功能。

通知应用广泛,不受内容制约。既可用于布置工作、传达重要指示,也可用于知照一般事项。通知具有执行性,多用于下行文。

(二)通知的结构

1.标题。写明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如内容简单,不以正式公文格式印发,可只写通知、会议通知、任免通知等。

2.主送机关。

3.正文。写明制发通知的根据、目的、通知事项,常以特此通知结尾,必要时,在结尾可再次明确主题或作必要的说明。

4.制发机关与成文日期。

(三)撰写要求

1.主题集中。

2.重点突出,措施具体。

3.讲求时效。

二、决定

(一)决定的概念

决定是具有规定性与领导指导性的公文

(二)决定的结构

1.标题。写明发布机关的名称、事由及支种。

2.正文。一般由制发文件的依据、决定事项与执行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在文件的结尾要提出要求,发出号召或说明有关事项。

3.发文机关名称及成文日期。

(三)各种决定的撰写要点

1.对重要事项(事件)做出安排的决定。通常用于表彰、惩处事项的处理,如机构设置、人事安排、对某一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撰写这种决定要求主题集中、重点突出、根据充分、事实准确。对事实的分析和结论应观点鲜明、分寸适当。语言要求概括、简要。

2.对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的决定,通常用于领导机关对于重大的政治、行政、经济活动做出安排。撰写要点,先讲清形势,说明部署的必要性、迫切性,再阐述展开行动的方针政策、原则与措施。文件结构要层次分明。语言要严谨、庄重、明确,语气肯定。

3.规定重要工作原则、办法的决定,用于对重要工作做出规定性的安排。撰写一般按条项形式安排内容,要求分类准确、严密、排列有序,对适用对象、有效范围、工作办法、时限、奖惩做出具体的规定。语言要求概括准确、庄重有力。

三、指示

(一)指示的概念

指示是上级机关制发的领导指导性公文。

(二)指示的结构

1.标题。一般要写明制发机关名称、内容与文种。

2.主送机关。

3.正文。需写明制发的根据、目的、指示事项与执行的具体要求。

4.制发机关名称与成文日期。

(三)撰写要求

1.必须具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

2.应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3.指示的内容应明确具体,即工作目标明确,政策界限清楚,措施与方法具体。文字表述条理清晰,简明易懂。

四、通报

(一)通报的概念

通报属普发性下行文,可分为表扬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通报有较强的时效性,主要用于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苗头、新趋向,强调及时快捷。

(二)通报的结构

1.标题。写明发文机关,表彰或批评的对象与事实性质(情况)及文种。

2.主送机关。

3.正文。要写明有关表彰(批评)对象的基本情况,需要表彰(或批评)的事实或需引起重视的重要情况,组织结论给予表彰(或处理)的决定,提出希望与要求。如为情况通报,还要写明对策。

4.成文日期。

(三)撰写的要求

1.通报的内容必须具有典型性,即应选新颖的具有代表性约典型事例,选择与推动当前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或重大情况,使广大干部从中受到教育与启示或引起广泛的重视,进而对工作起到引导与促进的作用。

2.通报的材料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反复认真的核实,不得有半点虚假和错漏。

3.撰写通报,应使用说明与叙述的表达方式,通过平实而具体的叙事与人情人理的分析,使读者心悦诚服,从而使通报达到倡导和鉴戒的作用。

五、批复

(一)批复的概念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下行文。

(二)批复的`结构

1.标题。写明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必要时在标题中标明同意或批准的态度。

2.主送机关,一般为请示单位。

3.要写明所针对的请示日期与内容(标题),如:你局月日关于问题的请示收悉,答复如下,然后写批复内容,以批复或特此批复结尾。

4.制发机关与成文日期。

(三)撰写要求

1.在批复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首先,应认真研究来文的内容及其背景,审核其真实准确性与必要性。其次,应查阅有关的规定与指示,以便使批复的意见符合有关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三,如属业经处理过的问题,则应查阅前案处理的材料,以便对问题的处理具有连续性。第四,如请示的内容涉及有关机关(部门)的职权范围,在批复时应与有关机关(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避免相互矛盾与抵触。

2.批复的意见应明确、具体、可行。首先,要做到根据充分.观点明确,所提意见与方案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其次,文字表达应准确、简要、语气肯定,忌用模棱两可易生歧解的词语。

3.批复的中心内容必须是围绕请示事项予以有针对性的答复,不应主题分散,离开请示事项发表空泛的意见。

公文写作方法【篇2】

一、领导指导性文件的特点

领导指导性公文的一般特点是:公文内容对规定受文者的行为具有强制约束力,有关下级机关及有关个人必须认真遵行;公文所针对的问题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涉及特定的问题、特定的人,一般不具有普遍性;有效期一般不长,时过境迁公文即失去执行效用;与规范性公文相比生效程序相对简约,除决定、决议等之外,只要发文机关的法定代表对公文的效用予以确认(如签发),即为有效;在效用方面,一般溯及既往,即公文的效力所及不仅针对成文之后发生的有关事物和问题,而且包括成文之前发生的问题,受文者应根据作者要求纠正有关偏向,采取措施弥补不足。

二、指示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的指示的正文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行文的客观依据或目的、意义;二是具体的工作任务与安排,以及指示事项的意义;三是对落实指示事项提出具体注意事项和要求(如步骤、方法、时间安排、期限、政策界限、报告执行情况的方式、时间等)。

这三部分内容可依以上次序陈述,也可先讲事项意义及行文目的,然后分条列项对每一项具体任务和要求分别陈述。用于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指示,其正文通常也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行文依据或该项工作活动的意义;二是对开展各项活动指导原则的规定(禁止、纠正或倡导、要求以及有关政策界限);三是在落实指示事项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和要求等。

三、决定

领导指导性文件的一种,用于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决定在实践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具体用途,正文的组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常见的组成形式有这样儿种:

第一种最简洁,通常只有一个自然段,几句话。主要包括的内容是:谁,于何处,根据或为了什么,确定采取什么行动或措施。确定召开会议、人事任免、设立机构、参加或脱离组织的决定,以及一部分履行法定审定批准程序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二种比第一种稍复杂一些,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目的或根据;对所针对事物或问题性质的分析、评价;有关措施(实施的对象、范围、方法、注意事项等)。用于表彰或处分,命名,撤销有关议案或其他公文,以及赋予、剥夺、免除有关对象的权利义务、能力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三种形式则更复杂一些,主要组成部分有:根据、目的、意义或原因;分条列项陈述有关措施的具体内容,必要时在各条项上附加小标题,以概括揭示各自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要写出:措施的性质、种类以及实施的时间空间和人员范围、步骤、方法、条件、组织领导保障、政治思想保障、与其他措施的关系、有关的政策界限、执行要求等。用于确定实施重要政策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四种形式适用于确定并表明原则立场的决定。其特点是除了以简要文字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之外,还有较多的议论、推理方面的文字,以讲清道理,驳斥错误观点。

四、通知

(一)颁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

颁发(印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的主要作用分别是完成有关规范性公文的发布生效程序(颁颁发);扩大一部分公文的有效范围并使之更加具体化(转发);使一部分公文升格赋予其在更大范围产生效用的条件(批转)。

这三种通知的正文都比较简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指出谁,经谁批准,为何原因,根据什么,制定了一个什么公文,现将公文发(转发)给谁,怎样执行(或从何时开始施行)。稍复杂一点的就是在上述简单形式的基础上,对被印发、转发的公文或其所针对的事物进行评价分析,说明意义,指出执行中需注意的事项,或者对这些公文中的规定、要求等提出补充性意见。

这三种通知的标题式样与其他公文稍有不同,一般为:(作者)+颁发或印发或转发或批转十(原文标题)+的通知。

(二)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用于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共同执行的事项。这种通知的发送对象虽不只是下级机关,但因其内容为更高层次机关的指示精神,因而仍具指示性。

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包括:行文的依据(客观情况、上级要求等)或目的意义;上级指示的精神及其具体化,如政策规定,工作任务及安排;执行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步骤、方法、时间要求、政策界限、报告执行情况的方式与期限等。后两部分内容常需以分条列项的方式表达,每条的开端大都以简短文字对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主题句),其后再予阐述发挥使之具体化、明确化。

(三)知照性通知

知照性通知用于转达要求各有关方面周知(只需要知晓而不要求直接执行)的事项。这种通知的发送对象更为广泛,级别方面的限制也不严格,对下级对平级,甚至对一部分上级均可发送。

知照性通知的正文主要包括:形成该事项的过程、原因、根据;事项的具体内容(性质、状态)。为简化正文,有时以附件(如任免名单、公章印模、组织章程等)对事项的内容作细致交代。

知照性通知所涉及的事项主要是:成立或撤销机构或组织;启用或废止公章;变更一些组织或刊物的名称;任免干部;出版发行刊物等。

五、通报

表彰性通报用于表彰好人好事和介绍先进典型经验,其正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先进事迹(人物、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或经验(单位及所处的客观条件、主要作法、规律性的认识等);评价分析(性质、意义、经验所在及适用的条件情况,经验中的不足及其原因等);决定事项(给有关单位或个人何种称号或其他精神的、经济的奖励),以及提出一些学习先进事迹、借鉴吸收典型经验方面的要求或号召等。

事故通报是批评性通报的一种,其正文主要包括:事故的概况(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等);对事故性质、原因以及后果的分析说明;提出防止类似事故的原则性要求、措施及各方面应记取的主要教训。有时还包括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决定。上述内容可以直接叙述说明,也可以转发有关事故报告等公文的形式间接转述有关情况(以这些报告等为附件)。

批评错误典型的通报用以批评坏人坏事以及有关单位或个人的错误,其正文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主要的错误事实(单位、人物、时间、地点、主要过程、结果等);分析评价(错误性质及原因、严重后果);对有关当事人的处理意见,以及要求各方面从中记取的教训。有时还提出请检查上报有无类似问题、汇总有关反映等方面的要求。

情况通报用以报道、传达重要情况和有关精神,其正文有两种组成方式,其中一种只对有关事实作客观叙述;另一种除此外还对情况加以分析说明,有时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采取何种对策的指导性意见。

六、批复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批复是一种被动的指示,是针对下级的请示而形成的,其正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指明针对的来文(时间、发文字号、标题等),简要交代形成答复意见的过程;应对方请求回答是否同意或批准对方要求,或应对方请求提出解决工作问题的指导性意见,如不能批准时,需说明理由,只部分同意或批准时,除说明理由外还要提出具体修正、补充的意见,应对方请求发表指导性意见时,具体写法可参照指示或指示性通知;常以此复特此批复等结束,有时也以提出请对方复文的要求作结,如请对方汇报有关情况,答复有关疑问等。

公文写作方法【篇3】

1.概述式

概括简单地叙述有关工作或事件的基本情况或基本过程,为下文的详细叙述或具体分析张本。常用于通报、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等。

2.引据式

以“根据”、“依据”、“遵循”、“遵照”、“按照”等介词组成介词结构发端,交代制文的法律、法规、政策、精神等等本源、依据的开头方法,常用于规则、布告、报告、通知等文种。

3.原因式

以“由于”、“鉴于”、“基于”等介词组成介词结构发端,阐明制文的基本原因,报告、决定等文种常用。

4.结果式

是将事情的结果起先摆在公文最前面,以便吸引读者探究追寻原因的开头方法。

5.目的式

用“为”、“为了”等介词构成介词词组发端,交代阐明制文目的。

6.直入式

这是一种不用介词结构而直接指明公文中心、点出公文主旨、阐述中心意义引出下文的方法。

7.说明式

这是首先说明背景情况或工作意义,然后叙述其他材料的开头方法。

8.举文式

这是批复、转发、批转、印发通知等文种惯常使用的开头方法。其特点是先列举出所要批复、转发、批转、印发的文件名称(或某时来文,某号文件),紧接着表明态度,或者举文表态合为一句。

9.起时式

这是从事情的'开始写起的开头方法,亦即顺时式结构的开头方法。大事记、会议记录、报告、通报、某些简报常用此法。

10.直述式

这是在正文之首制文的背景,制文所针对的现状,让读者首先明白公文撰制的现实出发点的开头方法。

11.按语式

这种开头方法事先对公文所反映的核心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或社会意义进行强调作结论性的概括,以便使读者先得要领。

12.综合式

有许多公文的开头,并非单独使用上述诸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而是结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这种写法即综合式。

公文写作方法【篇4】

作为公职人员,会写文字材料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技能,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吃苦,认写作为公文写作很难,其实掌握基本技巧,就很简单,那么公文写作的修改方法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

看整体,消除不统一对公文的审阅或修改,最忌讳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一句改一句,看到前面补上后面的,看到后面又划去前面的,如此反复,劳而无功,于事无补。我们应当未提笔先运思,对全文进行鸟瞰式通读,在脑海中对文章的主旨、重点和脉络先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线,看整段或全篇的思想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一致,对不统一、不一致的,要在尽量不伤筋动骨、大动干戈的情况下,从中梳理出一个能统摄全篇的灵魂思想,使之成为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例如:【例1】区域统筹促进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进到哪里,××就发展到哪里”,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不仅实现了全市各县(市、区)、×个市级管委会和×个中心镇的全覆盖,还进一步加大服务、指导力度,着力推进副城及县(市、区)××规范化运行。一、规范管理篇××区优化流程努力打造网格化管理模式…………二、协同创新篇××区创新机制,唱响全民共管之歌…………三、队伍建设篇××市制定××年素质提升计划…………【例2】千帆竞发竞好水 百舸争流争上游——县(市、区)××发展一瞥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进到哪里,××就发展到哪里”,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不仅实现了全市各县(市、区)、×市级管委会和×中心镇的全覆盖,还进一步加大服务指导力度,着力推进××的规范化运行。抓管理,强协同,提素质……坚持不懈创新,使各县(市、区)××建设呈现出一片异彩纷呈、硕果满枝的喜人景象。“例1”是××局内部简报就某项工作开辟专版要重点宣传的内容。该版一共有三篇稿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同一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就原稿“例1”来看,有两个缺陷,一是标题既不新颖,也太空泛。二是还少一根总领下文的“线”,整个读来各篇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为此,改稿“例2”做了两个改动,一是改了标题,一下子“化腐朽为神奇”,将各篇的“神”提了起来,而且标题用语工稳,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也很有视觉冲击力。二是在“序言”末尾加了一句话。这一句话也至关重要,不仅和下文形成了总分关系,而且为把三篇文章这三个“点”串联成一个整体做了很多“补白”,可以说,由点到面,由此及彼,使文章的标题得到了立体化展现。看关联,消除不严密正如构成大厦的一砖一瓦间必须有青灰、泥浆、水泥等黏合一样,文章的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关联,设有“灰线”,铺有“伏脉”,这是公文写作内在的行文逻辑,否则,文章将如散珠碎玉,各归各搭。有三个层面的关联:一是微关联。就是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在意思上是否接应,前后次序上是否合理,先后的安排必须合情合理,经得起推敲。比如,“我们要实现好经验、好方法在××的接力和传递,由此产生团队内的‘涟漪效应’和‘传导效应’。”这一句,“接力和传递”在语序上没有什么问题,先“接”再“传”。但“好经验、好方法”和“涟漪效应”“传导效应”之间的次序则需要推敲。严格来说,“经验”比“方法”层面更高,更为理性;“涟漪”是“一圈圈向外扩散开来”,“上一圈”的力要“传导”到“下一圈”才会扩散。由此看来,这两组次序倘若对调一下更说得通。二是中关联。主要是段和段之间的连接是否连通、紧凑、合理,“各抱一线,贯穿其间”。比如,有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对某行业工作提出五点意见:抓住根本;立足创新;发挥优势;保持特色;走在前头。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这五个部分相互交叉重叠,很难做严格区分,其中,“根本”比较宽泛,可以说后面的几点都可以说是“根本”,“创新”也属于“优势”和“特色”,而“优势”正是“特色”。仅看标题,至少可以有两个方法“理头绪”:一是按发展顺序安排为“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力争领先”,二是围绕某一主题按总分顺序展开,比如或围绕“创新”安排为“创新理念抓根本,创新机制彰特色,创新管理求实效”;或围绕“特色”安排为“起步较早有一个好基础,立足创新有一套好机制,紧扣民生有一片好口碑,着眼长远有一个好设计”,总之,要能准确分析出事物的特点,找到一个适当的着力点,能把各方面的工作内容串联和统一起来。三是大关联。这是从全文来看的。文章通篇的结构、意思的表达必须要有一个严谨统一的逻辑,要合乎常理,否则,言不及义,不知所云。看架构,消除不对路公文的主题对文章的逻辑演进和结构安排有着根本性影响,主题一变,带来的可能是文章逻辑和结构“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的变化。这也正是我们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的原因。一方面,我们要习惯用领导思路和实际事理的“大逻辑”来决定和左右自己写作的“小逻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注公文语体特色和文种要求对文章逻辑结构的潜在影响。例如:【例3】在“贴心××”动员会上的讲话同志们: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贴心××”动员会,其目的是围绕“为民、靠民、亲民、利民”的.要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进一步确立××工作新标杆,着力打造我市××新的增长极。我主要讲两个方面:一、突出重点(一)围绕“为民”,画好路线图(二)立足“靠民”,打好组合拳(三)着眼“亲民”,唱好暖心曲(四)旨在“利民”,筑好美丽梦二、落实举措(一)出台“贴心城管”具体实施方案(二)着力推进“门前新三包”(三)加强××队伍建设(四)深化“贴心××”重点课题研究(五)完成本年度“贴心××”工作任务【例4】同志们:…………一、打造“贴心××”,实施“××”,共创共建美丽××,我市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二、打造“贴心××”,实施“××”,共创共建美丽××,要建立社会联动和全民行动机制。一要坚持社会联动。二要坚持全民行动。三、打造“贴心××”,实施“××”,共创共建美丽××,要加强管理,落实长效。一要加大管理力度。二要建立激励措施。三要落实长效。“例3”是某市领导在“贴心××”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不同写作者代拟的原稿和改稿一比,高下立判。原稿开场白太单薄,没有高度,信息不全,不像领导的讲话。改稿“例4”克服了这个缺陷,在高度上有了很大提升,有认识,有肯定,有追溯,有分析,信口所至,轻松写意,举重若轻,左右逢源。看行文,消除不贯通古人行文讲究气韵贯通。上下文之间必须前后照应,左右勾连,正如飞流直下,滚滚向前,倘若中途遇阻,则要么变向,要么停滞,最终影响文章“情节推进”和“语意合拢”,从而产生表达的“裂纹”“陷阱”或“断崖”,必须加以“焊接”或“填补”。例如:【例5】××市综合交通系统的经验及对我市的启示经到××市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现场观摩和面对面交流,我们了解到××市综合交通系统具有以下特色和优势:1.突出综合指挥。2.重视资源整合。3.主动免费服务。4.注重数据分析。5.广泛运用新技术。××市综合交通系统建成运行以后,实现了……我市完全可以学习借鉴××市的经验,并进一步……【例6】当前……经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市综合交通系统有五大特色,为我市平台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一是指挥的综合性;二是资源的共享性;三是服务的主动性;四是数据的指导性;五是技术的先进性。××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建成运行,实现了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便捷服务和高效应急”,取得了明显实效。比较而言,我市与××市城市规模大体相当,又同属经济发达城市和××部××第一批试点城市,在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实践积累,在××市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只需更进一步,加以拓展和深化,通过整合城管、交通、交警、规划、林水、环保、建委、旅游等部门资源,就可以建立一个实现日常监管、应急协同、信息共享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城市管理综合平台。一是技术成熟。二是覆盖广泛。三是成效明显。四是不断发展。“例5”摘自一篇考察报告。改稿“例6”对原稿“例5”的改动主要有两大块,产生了显著效果。一是对经验特点的概括,显得更突出、精练、周密。二是对原稿“例5”的最后一段加了两处:一是补充了“比较而言……更进一步”。这一补述很是关键,使得学习借鉴的理由更为合情合理,操作性更强,增强了说服力;而原稿“例5”用“完全”一笔带过,有些想当然,毫无道理可言,并不能令人信服。二是在段末增加罗列了四点,材料更充实,理由更充分,加强了论证的力量。

公文写作方法【篇5】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是专门用于介绍人物事迹的一种文体写作形式。是指最感人、最突出的典型事例去表现人物的本质。人物的本质总是通过个别的、特殊的事实来表现出来的。不是任何事实都能反映出人物的本质。有些事实只是偶然的、暂的现象,我们不应该用这些材料,而应选择那些在同类事实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迹材料,也就是最能体现典型人物本质的事迹材料。人物事迹材料写作一定要写出波澜,才能生动感人。

最能体现先进人物本质的事迹材料,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在某一时期工作中最突出的表现,或在某一项工作任务中表现特别突出、特别感人的部分。通过写作者的深入加工,凝练出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材料,从而起到典型引路、先进表率的作用。如何写好先进人物简要事迹材料,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要点。

一是要写好人物的基本情况。以文字稿的开工表述就要首先交代人物的基本情况。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人物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或年龄、参加工作时间、加入党派情况,籍贯、民族、文化程度,以及工作简历,包括起始时间:即何时何地何单位任何种职务,或者做什么工作。写的时候要注意前后衔接准确清楚,不能出现空时空缺事项。这样上级组织看了材料的开头,就会对这个人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印象。

如:全国道德模范李素芝的事迹材料的基本情况部分就是这样写的:李素芝,男,53岁,中共党员,1976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因学习成绩优异被留校从事医务工作;

1976年12月自愿进西藏任军医,现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

二是要写好人物取得的成就。写事迹材料贵在写好人物的突出成绩,这样才能打动读者,感染人,启迪人,引领人。也就是要简明扼要地叙述主人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成绩的过程,要求言简意赅,说事说理并行,有事实、有数字,让人一看,实事求是、中肯恰当、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如:全国道德模范李素芝的事迹材料对他的描述就十分中肯,材料是这样写的:在西藏工作31年来,李素芝始终牢记我党我军宗旨,热爱部队,热爱西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外科主刀30多年,手术13000多例,抢救垂危病人、重大手术600多例,被誉为“高原一把刀”。2000年以来,他亲自主刀开展了首例高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等,共为600余例先天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免费治病,手术成功率达98.6%。2003年以来,做肾移植8例,手术成功率达100%。他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撰写学习论文,先后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2230篇,获得科技成果奖30项,开展新技术134项,其中17项创世界医学奇迹、32项属国内首创、34项填补高原医学空白,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20项。他组织研制的高原康胶囊、花虫胶囊、高红冲剂、九二接骨灵等15种药品,临床应用治疗高山病效果明显。李素芝同志心系基层官兵,心系民族团结和西藏社会稳定工作,关心农牧民群众疾苦,他跑遍了西藏边防连队和哨所,行程逾百万公里,为军民巡诊21万余人次,发放“免费医疗证”12000多个,为高海拔官兵和驻地寺庙僧尼建立“健康档案”10000多份。如今,西藏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50%——60%,下降到现在的2%——3%,治愈率达到100%,驻藏部队连续10年没有一名官兵因急性高山病死亡。

三是要写好人物获得的奖励荣誉。这一部分应写得比较简练,主要反映有关部门以及上级领导对人物的综合奖励情况,以及所获得的奖励荣誉等。

还以李素芝事迹材料为例,材料是这样介绍李素芝所获得的各种奖励荣誉的:

李素芝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2004年6月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9月被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和西藏自治区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被作为全国全军重大典型进行了广泛宣传。2005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5月,中央军委给李素芝记一等功一次。

四是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先进人物的简要事迹材料,顾名思义,简明扼要。要求高度概括,文笔简练,篇幅短小,生动感人。一般在500—1000字内。

第一,注意称谓用语。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一般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写作。就是对所写的对象,用“他或她”来表述。为了避免连续出现几个“他或她”,可直接写本人的名字。还可用“该同志”来表述。

第二,注意掌握好时限。先进人物事迹材料都有一个时间跨度,既不要扯得太远,也不要故意混淆时间概念,把过去的事当成现在的事写。一般以新近发生的事例为好,以近几年所做的事情为主。不要叙述太久远的事情。如果用得上,为了过渡衔接,也可引述。当然,有时为了需要,也可适当写点超过这个时间的背景情况。

第三,注意用他人语言。应特别注意运用群众的语言来说明。在写人物事迹材料时,可适当用一些群众生动朴实的语言或有关人员的赞美用语,对其细节有声有色的表述,会给人一种生动、真切的感觉,衬托出写作对象比较高的思想境界。在用他人语言时,可适当加工,但不能造假。

第四,注意用事实说话。坚持用事实说话,就是强调不要过多的进行议论。先进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如何,取决于人物本身的先进事迹是否生动感人。因此,一定要坚持用事实说话,坚决反对“添枝加叶”拼凑材料和任意“拔高”的做法,更反对主观臆造。尽量把一个事例说完整,描述清楚,让人一看,棱角分明,个性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公文写作方法【篇6】

以前,都是妈妈给我洗脚。今天,我第一次给妈妈洗脚,我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可以给妈妈干活了。以后,我要多帮妈妈干活,主动写作业,好好学习,做一个让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当然呢,我的优点很多,但缺点更多,我有时上课说说小话,下课和同桌打打闹闹,偶尔不写作业虽然有这些缺点,但成绩还是不错滴。

◎郭沫若的读书方法。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小乌龟吃东西时才有趣呢!上次我捉了一只活生生的小虾,放进它的水房子里,只见小虾在水房子里耀武扬威的游来游去,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将要降临到它的头上,此时,小乌龟正慢慢地向小虾的方向游去,当快到小虾身旁时,小乌龟猛地一扑,小虾一个急转弯,小乌龟一头撞在玻璃墙上。小乌龟见此方法不行,便拿出看家本领装死。小虾在小乌龟旁转了几圈,见没事,就真当它死了。乌龟趁其不备,猛地扑上去一口咬住了小虾,叼到一边,慢慢吃掉了。

公文写作方法【篇7】

1.概述式

概括简单地叙述有关工作或事件的基本情况或基本过程,为下文的详细叙述或具体分析张本。常用于通报、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等。例如:“5月28日6时05分,由济南开往佳木斯的193次旅客快车,行驶至沈山线锦州铁路局管辖的兴隆店车站时,发生重大颠覆事故,造成3名旅客死亡,143名旅客和4名列车乘务员受伤,报废机车1台……沈山下行线中断运输近20小时,直接损失达170余万元。”(铁道部关于193次旅客快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的报告)

2.引据式

以“根据”、“依据”、“遵循”、“遵照”、“按照”等介词组成介词结构发端,交代制文的法律、法规、政策、精神等等本源、依据的开头方法,常用于规则、布告、报告、通知等文种。例如:“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建筑税征收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和财政部颁发的《建筑税征收暂行办法施行细则》第十七条规定,所有应缴纳建筑税的单位,均须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现将纳税登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3.原因式

以“由于”、“鉴于”、“基于”等介词组成介词结构发端,阐明制文的`基本原因,报告、决定等文种常用。例如:“鉴于当前、套汇、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盗窃公共财物、盗卖珍贵文物和索贿受随等活动猖獗,……”

4.结果式

是将事情的结果起先摆在公文最前面,以便吸引读者探究追寻原因的开头方法。例如:“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青年党员,在全机关党员总数中所占比例仅2.63%,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原因何在?我们对十个单位的基层团组织及部分团员进行了调查。”(关于青年入党的一次调查)

5.目的式

用“为”、“为了”等介词构成介词词组发端,交代阐明制文目的。例如:“为了便于市场流通,健全我国的货币制度,现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第97号)再如;“为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防止劫持、破坏民航飞机和破坏民用航空设施事件的发生,确保公共财产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特通告如下……”(国务院关于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的通告)

6.直入式

这是一种不用介词结构而直接指明公文中心、点出公文主旨、阐述中心意义引出下文的方法。例如:“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出境旅客选择‘红绿通道’通关的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40号)再如:“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秘书长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法方案的说明,决定原则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7.说明式

这是首先说明背景情况或工作意义,然后叙述其他材料的开头方法。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兴旺。商业部门广大干部和职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服务质量有了改善。但是,由于十年内乱影响没有彻底肃清,加之领导上对商业队伍的整顿、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力,不正之风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社会反映比较强烈。……在整党的边整边改中,切实纠正商业的不正之风,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全国商业系统的一顶重要任务,现对改变商业风气问题作如下通知。”

8.举文式

这是批复、转发、批转、印发通知等文种惯常使用的开头方法。其特点是先列举出所要批复、转发、批转、印发的文件名称(或某时来文,某号文件),紧接着表明态度,或者举文表态合为一句。例如:“你市《关于将天津港商业性保税仓库扩展为保税区的请示》(津政报[1990]34号)悉。现批复如下……”(国务院关于设立天津港保税区的批复)再如:“现将《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1992年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各种要点报告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1992年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各种文件的通知)

9.起时式

这是从事情的开始写起的开头方法,亦即顺时式结构的开头方法。大事记、会议记录、报告、通报、某些简报常用此法。例如:“19××年2月20日上午9点40分,我省××市百货大楼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市消防队出动15辆消防车,经四个小时的扑救,火灾才被扑灭……”(××省商业厅关于××市百货大楼重大火灾事故的报告)

10.直述式

这是在正文之首制文的背景,制文所针对的现状,让读者首先明白公文撰制的现实出发点的开头方法。例如:“最近,发现少数地区的一些单位向职工发放带有一定面值的‘购物券’、‘信用券’、‘礼宾券’等代币票券,到指定的商店购买副食、日用品等商品。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市场的正常供应,扰乱了金融秩序,逃避了国家对工资和奖金的监督管理,扩大了消费基金支出,而且还助长了不正之风。遵照国务院的决定,特作如下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发放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的通知)

11.按语式

这种开头方法事先对公文所反映的核心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或社会意义进行强调作结论性的概括,以便使读者先得要领。例如:“党的十四大以来,商业企业集团的发展十分迅速……这对于深化商业改革……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和有力的推动……但是,也有许多商业集团……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急待明确和解决。”

12.综合式

有许多公文的开头,并非单独使用上述诸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而是结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这种写法即综合式。例如:“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广东省查禁淫秽物品条例)再如:“天安门广场是国家举行政治性集会和迎宾的重要场所,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为了保证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整洁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通告如下……”(北京市人民政府通告)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公文为了实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故而其写作要力求言直意明,只要撰制者深刻领会制文意图,透彻把握所写内容,认真对诗,开头就不是什么难事。

公文写作方法【篇8】

熟知公文写作之巧,不等于就能把公文写好。正如懂得驾车理论,不等于你就能开车上路。要想有收成,需要下功夫。要想写好公文,除需掌握公文写作要领外,还要从平时做起,从基础做起,养成勤读、多集、善思、调研、常练的良好习惯。

1.勤读

勤读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养成经常读书、看报、看电视、听新闻的良好习惯。要会利用时间,懂得人之差距关键在于业余时间的道理,学习并发扬雷锋挤时间的钉子精神。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人的兴趣爱好源于后天培养,并非与生俱来。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会对熟知的或者与己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可见掌握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学习的兴趣会越浓,学习也才能更持久。

勤读还要会读,就是要掌握读书看报的方法。信息时代,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呈现给读者和观众,所以我们要勤读,更要有选择地读。要拣重要的内容读,要选好的文章读。什么内容重要?这会因人而异。若从工作的需要出发,那么,与你工作有关的就重要,也就是说,你关心的东西对你来讲就是最重要的东西。一般来讲,全国性、全省性的报刊、杂志和会议材料,其文章质量普遍较高,内容观点丰富,写文章的人,一定要作为阅读的首选。会读不仅体现在对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方法的选择上。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章要精读、反复读,可以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或者隔行读,或者跳跃着一段一段地读。不太重要的文章,可以只看标题,瞧一瞧每段的开头,大概了解文章内容即可。

勤读必须有目的地读,就是要明确读后掌握些什么。首先是看文章的观点,这是读书看报的主要目的;其次了解情况,记住数据,掌握事态的发展动向;第三是研究文章的结构与写法。对那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重要的、好的文章,看见标题后,应先闭书静思,设想如果让自己来写,如何构思取材,如何布局安排,然后再打开来读,这样便能更好地体会美文的妙处,更有利于促进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

2.多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不了解情况就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掌握素材除了平时坚持勤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多集。资料积累有三种方法:一是文件袋积累。就是把自己认为重要,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按自己的意图分类装袋集中保管。与装订的方法相比,利用文件袋积累便于随时按需要重新分类,有利于定期、不定期地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淘汰,也便于写作时拿取参阅,或复印使用。二是利用电脑收集。就是将有用的资料通过扫描等办法输入电脑,按类分目,建档保存。三是笔记本记录。主要用来记录有关数据、事例和精美语句,便于用时查找翻阅。

3.善思

好文章是想出来的。好写必先善思,只有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思考分三种情形:

一是平时要熟思。就是结合学习和工作对一些重大问题反复思考,形成初步的看法和观点,为写作奠定基础。好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并不是临时在稿纸上憋出来的,而是在平时反复思考,床上初醒、闲庭信步时偶然迸发出来的。据有关资料报道,人们在似醒非醒或完全放松的情况之下,是脑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思想的时候。所以,要着意培养早醒赖床不起,梦中胡思乱想和偷闲花前散步,思想信马由缰的习惯。

二是动笔前要深思。写公文最忌讳的就是一领到任务,拿起笔就写。这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本想尽快完成,但往往适得其反,枉费时间和功夫。所以动笔前首先要查阅相关资料,在查阅过程中将重要观点、事例、数据和语句标划出来或者摘录下来,然后在认真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按具体要求列出写作提纲,分出段落层次,选出事例、数据,作出全文和每段的字数安排,待胸有成竹后再动笔分段完成。这一过程,犹如艺术家作画,先勾画出人之轮廓,然后再按照头、胸、腹、腿、脚一步步画下去,如此,既不会走样、跑题,也有利于集中精力分段完成,既减轻了写作压力,又增加了写作的信心。值得提醒的是,动笔前深思的过程是消化吸收和完善创新的过程,是在总结别人的观点、经验的基础上,按要求重新创作的过程,是搅乱揉匀,独立塑形的过程,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看见别人的文章什么都好,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形不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表现不出自己的语言风格,使文章不伦不类,没有特色,一看就是假冒伪劣之作。

三是成文后要反思。对公文写作者来讲,文章付印并非工作的结束,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得关注人们对文章的评价、反映,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地改进、完善写作方法。许多公文,都要提供给同一会议或同一本杂志印发,这是同类型文章相互比较、相互借鉴的极好机会。只有取长补短、虚心学习、不断反思,才会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

4.调研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深入调查研究公文的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调查研究是公文写作者的基本功。只有不断地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发现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要善于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开展调研,即使是随机的访谈、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研方式,不能轻易错过。调研要讲究方法,要用心去做,善于从复杂的事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调研时要做好记录,对典型的事例、数据,要搞清来龙去脉;对鲜活的语言要随听随记,以便于今后写作时准确列举使用。

5.常练

公文写作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常写常练,方有提高之可能。首先是端正态度。不把任务当压力,不把写作时的付出当吃亏,而要把写作的过程作为提高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的机遇,这样心态放平了,才能进入静、定、思、虑、得的状态,才能以愉悦的心情圆满地完成写作任务。其次是要勤于动手。不仅在有写作任务时按时完成任务,没有任务时,也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把感兴趣的话题随时整理成文,或整理成集,或送出发表,既培养了作文兴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第三是不忘动口。在强调动手的同时,平时还要注重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也有利于丰富语言词汇,提高自己的写作速度和工作效率。

公文写作方法【篇9】

参阅件是向领导报告工作、反映情况的一种常见公文,在党政机关比较常用。从公文的文种上讲,它属于报告的变化形式。参阅件与其它公文相比,具有以下4个明显特点:一是直接对上。它一般只供领导阅读,除非领导有明确批示,一般不向下印发。二是属于阅件。参阅件不像办件,领导必须认真审阅,表明同意或不同意的明确态度,有的还要作出详细批示。参阅件领导可以阅,也可以不阅;可以详阅,也可以略阅。这主要取决于参阅件本身对领导的兴趣和所引起的关注程度。三是篇幅短小。参阅件一般篇幅不长,短小简练,是思想的精华,情况的高度凝练。四是呈报快速。就是反映情况快捷,呈报渠道畅通。这四个特点决定了参阅件的起草,除了具有常用公文一般要求外,还有其特殊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七要:

第一,准备要超前。与其它公文相比,参阅件更强调时效性。它往往是对工作过程、形势发展动态、新情况初露端倪等的即时反映。因此,一份呈报正逢其时的参阅件,就要想在领导之先,谋在工作之前,对需要反映的情况要有所预见。这就要求对全局工作、对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要心中有数,善于洞悉事物发展的趋势,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很强的敏感性,对需要定期反映的情况要及早构思,提前调研,抓紧搜集资料,精心谋篇布局,到需要起草时已是水到渠成,一挥而就。领导需要情况之际,也恰是参阅件脱稿之时。

第二,情况要新鲜。参阅件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新意。怎样做到"新",主要是提供的情况要包含新信息,特别是在提供思想动态、跟踪工作过程、反映形势发展变化趋势时,尤其要注意提供新的东西。观察问题要有新视角,这样有利于领导辩证地分析思考问题,开阔新的工作思路,材料本身也更具吸引力和参考价值。面上的情况要有新事例,有时一项工作要定期向领导反映情况或许多单位要同时反映一个情况,更要注意多反映新的典型事例、新的变化数字、鲜活的`群众性语言等,以增加材料的新鲜感。若问题要采用新结构,上次是横向立题,这次可以纵向立题;上次反映一个重点,这次可以反映另一个重点,通过体例上的变化达到求新求变的目的。

第三,内容要实在。参阅件属于纪实性文体,如何对占有的大量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虚求实,这是决定参阅件价值大小的关键。参阅件是专为领导提供信息的,很多要成为领导思考问题、进行决策的依据,因此,提供的情况必须保证真实可靠。要多用数字、典型事例和群众性语言,这样简单明了,说服力强,有利于领导掌握真实情况。要追求朴实的文风,行文开门见山,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少讲过程,少发议论。要善于对零散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概括,提炼出能给人以启发性的观点,增加材料的厚重感。

第四,重点要突出。参阅件一般篇幅很短,通常都在1500字左右,在这样短的篇幅内要给领导提供大量信息,就要化繁为简,化冗为精,突出要点,这就要求起草者要选准主题,精选材料,反映自己最想反映的问题,反映领导最为关心、最想知道的情况,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反映综合性问题,切入的口子要窄,论述的问题要集中,分的层次不要太多。要注意用鲜明的观点画龙点睛,以增加对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力。反映工作情况,要集中反映最突出的工作成果和有创造性的新经验、新做法。反映问题时,要突出反映遇到的具体矛盾,分析其症结,提出建议和对策。要学会选择和放弃,再好的素材,如果与反映的问题无关或关系不大,也要忍痛舍去,防止无用的材料淹没和冲淡主题。

第五,条理要清晰。为了防止参阅件篇幅短小容易产生的分不开 "档"、层次不清的问题,要注意三点:一是标题要区分明显,拉得很开,避免主题接近造成层次上的不清晰。二是要善于分配材料,在起草之前,就要对材料进行 "扒堆",相对定位。如果边写边找材料,就容易带来条理上的混乱。三是要善于运用材料。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问题材料很多,有的问题材料很少,这就需要合理分配材料,注意选取角度,让材料服从于观点,这样既解决了材料不丰富的问题,也能防止因材料相同造成层次的不清。

第六,出手要迅速。参阅件的价值还体现在时效性上,有的早报一天,正逢其时,价值很大;有的晚报一天,时过境迁,成了马后一炮。有的参阅件质量一般,但呈报的正是时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的质量很好,但由于呈报晚了"半拍",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特别是各个单位要向上反映同一情况时,更要快速出手,抢得先机。出手要快,除了早考虑、早动手之外,文章要力求简短,文风朴实,在保证情况真实、说得明白的情况下,不要刻意在文字上磨来磨去。

第七,写好要多练。写好参阅件,同写好其它材料一样,没有捷径,只有多写、勤学、苦练。熟练在于多写,提高源于刻苦。平时要注意观察思考问题,积累材料,积淀思想。写作时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驾驭材料的能力和写作技巧。要注意 "临摹"范文,特别是对新手来说,写作时最好找个可供参考的"蓝本",甚至可以在结构方法上采取"拿来主义"。写的多了,掌握了规律和技巧,就会底气十足,落笔自如,渐渐写出经典之作。

公文写作方法【篇10】

作为公职人员,会写文字材料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技能,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吃苦,认写作为公文写作很难,其实掌握基本技巧,就很简单,那么公文写作的构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

公文写作的构思方法构思是在动笔起草之前对文章的全局进行设计和安排,做到“胸有成竹”。构思的结果,应是理出文章的主题、标题、观点(论点)及论证观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简要地说,构思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展开:第一步:确定主题。文章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构成。内容是文章的主题和表现主题的客观事实和道理等材料;形式就是文章的结构。公文写作首先要确定主题,然后才能依据主题选材用材,布局成篇。确定机关政务文章的主题,首先要正确,即符合客观实际,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与党中央、国务院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有新意,即要避免老生常谈,要有所发现,要总结新的实践,要进行新的分析,要得出新的观点,要提出新的思路;第三要集中,即一篇文章的主题只能有一个,如果内容比较多,包括的范围比较广,就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确定主题,以达到主题集中的目的。第二步:由主题确定标题。在机关公文写作中,文章的标题与主题密切相关,文章的标题是主题的概括,是为主题服务的,标题是为了引导主题。古人云:题好文半,意思是说:标题起得好就相当于文章写好了一半,这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说明了标题在文章写作中的重要性。在一些全国性的报社,就有专门的编辑人员专门给报道的内容起标题,报纸标题很吸引人,读了标题大家都想看个究竟。标题是为主题服务的,确定标题时要考虑三个方面:①标题要与主题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相适应,确切适宜地体现主题,比如,严肃的.主题就必须起个严肃的标题,这样才能达到为主题服务的目的;②标题的文字要简洁明白,含意清楚,一目了然;③标题要醒目,有新鲜感,有吸引力,激发人们阅读的欲望。怎样确定标题,常用的有四种方式:①一是直接提示主题,如《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②间接地暗示主题,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③引导读者关注主题,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④表明主题的范围,如《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等。第三步:由标题确立观点(论点)。主题、标题不等于文章的内容,而是作者通过具体材料的叙述和论述要告诉读者的思想观点的核心。因此,有了主题和标题之后,还要确立能够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和观点。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从回答“为什么”的角度出发确立观点(论点),把“为什么”的原因分析清楚了,文章也就写好了。这种常见于理论文章、领导讲话材料。二是从回答“怎么样”的角度出发确立观点(论点),把“怎么样”的情况叙说清楚了,文章也就写好了。这种常见于工作报告、调研(查)报告、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述职报告等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三是从回答“怎么办”的角度出发确立观点(论点),把“怎么办”的思路论述清楚了,文章也就写好了。这种常见于理论文章、工作报告、调查报告、领导讲话、述职报告等文章的后半部分,即政策建议和工作思路的论述部分。以上所说的由标题确立观点的三种方式,仅仅是我个人在写作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不一定完全准确。第四步:由观点(论点)选择材料。一般需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有用,能够为叙述和论证观点(论点)服务。不能为叙述和论证观点(论点)服务的材料,必须舍弃。二是真实,真材实料,不能使用虚假的材料,引经据典也要有出处。三是新颖,富有吸引力,使用最新的事实、数据、经验、理论。四是典型,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发展规律,能够证明观点(论点)的正确性、科学性。

公文写作方法【篇11】

1.认真学习研究上级的有关指示办法。领会精神,武装思想。

2.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这是制订计划的根据和基础。

3.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单位的现实情况,确定工作方针、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再据此确定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确定工作的具体步骤。环环紧扣,付诸实现。

4.根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缺点、障碍、困难,确定预算克服的办法和措施,以免发生问题时,工作陷于被动。

5.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并分配力量,明确分工。

6.计划草案制定后,应交全体人员讨论。计划是要靠群众来完成的,只有正确反映群众的要求,才能成为大家自觉为之奋斗的目标。

7.在实践中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计划。计划一经制定出来,并经正式通过或批准以后,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需要继续加以补充、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切合实际。

【工作计划的写作方法】

在商业计划书写完之后,风险企业家最好再对计划书检查一遍,看一下该计划书是否能准确回答投资者的疑问,争取投资者对本企业的信心。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划书加以检查:

1、你的商业计划书书是否显示出你具有管理公司的经验。如果你自己缺乏能力去管理公司,那么一定要明确地说明,你已经雇了一位经营大师来管理你的公司。

2、你的商业计划书书是否显示了你有能力偿还借款。要保证给预期的投资者提供一份完整的比率分析。

3、你的商业计划书书是否显示出你已进行过完整的市场分析。要让投资者坚信你在计划书中阐明的产品需求量是确实的。

4、你的商业计划书书是否容易被投资者所领会。商业计划书书应该备有索引和目录,以便投资者可以较容易地查阅各个章节。此外,还应保证目录中的信息流是有逻辑的和现实的。

5、你的商业计划书书中是否有计划摘要并放在了最前面,计划摘要相当于公司商业计划书书的封面,投资者首先会看它。为了保持投资者的兴趣,计划摘要应写的引人入胜。

6、你的商业计划书书是否在文法上全部正确。如果你不能保证,那么最好请人帮你检查一下。计划书的拼写错误和排印错误能很快就使企业家的机会丧失。

7、你的商业计划书书能否打消投资者对产品/服务的疑虑。如果需要,你可以准备一件产品模型。

【工作计划编写要素、注意事项与原则】

公文写作方法【篇12】

千帆竞发竞好水 百舸争流争上游

——县(市、区)××发展一瞥

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进到哪里,××就发展到哪里”,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不仅实现了全市各县(市、区)、×市级管委会和×中心镇的全覆盖,还进一步加大服务指导力度,着力推进××的规范化运行。抓管理,强协同,提素质……坚持不懈创新,使各县(市、区)××建设呈现出一片异彩纷呈、硕果满枝的喜人景象。

“例1”是××局内部简报就某项工作开辟专版要重点宣传的内容。该版一共有三篇稿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同一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就原稿“例1”来看,有两个缺陷,一是标题既不新颖,也太空泛。二是还少一根总领下文的“线”,整个读来各篇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为此,改稿“例2”做了两个改动,一是改了标题,一下子“化腐朽为神奇”,将各篇的“神”提了起来,而且标题用语工稳,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也很有视觉冲击力。二是在“序言”末尾加了一句话。这一句话也至关重要,不仅和下文形成了总分关系,而且为把三篇文章这三个“点”串联成一个整体做了很多“补白”,可以说,由点到面,由此及彼,使文章的标题得到了立体化展现。

看关联,消除不严密

正如构成大厦的一砖一瓦间必须有青灰、泥浆、水泥等黏合一样,文章的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关联,设有“灰线”,铺有“伏脉”,这是公文写作内在的行文逻辑,否则,文章将如散珠碎玉,各归各搭。有三个层面的关联:

一是微关联。就是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在意思上是否接应,前后次序上是否合理,先后的安排必须合情合理,经得起推敲。比如,“我们要实现好经验、好方法在××的.接力和传递,由此产生团队内的‘涟漪效应’和‘传导效应’。”这一句,“接力和传递”在语序上没有什么问题,先“接”再“传”。但“好经验、好方法”和“涟漪效应”“传导效应”之间的次序则需要推敲。严格来说,“经验”比“方法”层面更高,更为理性;“涟漪”是“一圈圈向外扩散开来”,“上一圈”的力要“传导”到“下一圈”才会扩散。由此看来,这两组次序倘若对调一下更说得通。

二是中关联。主要是段和段之间的连接是否连通、紧凑、合理,“各抱一线,贯穿其间”。比如,有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对某行业工作提出五点意见:抓住根本;立足创新;发挥优势;保持特色;走在前头。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这五个部分相互交叉重叠,很难做严格区分,其中,“根本”比较宽泛,可以说后面的几点都可以说是“根本”,“创新”也属于“优势”和“特色”,而“优势”正是“特色”。仅看标题,至少可以有两个方法“理头绪”:一是按发展顺序安排为“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力争领先”,二是围绕某一主题按总分顺序展开,比如或围绕“创新”安排为“创新理念抓根本,创新机制彰特色,创新管理求实效”;或围绕“特色”安排为“起步较早有一个好基础,立足创新有一套好机制,紧扣民生有一片好口碑,着眼长远有一个好设计”,总之,要能准确分析出事物的特点,找到一个适当的着力点,能把各方面的工作内容串联和统一起来。

三是大关联。这是从全文来看的。文章通篇的结构、意思的表达必须要有一个严谨统一的逻辑,要合乎常理,否则,言不及义,不知所云。

看架构,消除不对路

公文的主题对文章的逻辑演进和结构安排有着根本性影响,主题一变,带来的可能是文章逻辑和结构“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的变化。这也正是我们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的原因。一方面,我们要习惯用领导思路和实际事理的“大逻辑”来决定和左右自己写作的“小逻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注公文语体特色和文种要求对文章逻辑结构的潜在影响。例如:

本文来源://www.cww886.com/c/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