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网 >地图 >教学资料 >

特别的礼物教案

特别的礼物教案

时间:2025-04-15 作者:崇文网

相关推荐

特别的礼物教案(精选12篇)。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1

《新年的礼物》初读觉得很感动,如果我是文中的老师,收到这样的礼物一定也会很高兴。文中苇苇这一人物前后表现可谓对比鲜明:平时贪玩、粗心、马虎、似乎还知错不改;在给老师做礼物时认真、踏实、一丝不苟。教学时,我着重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切身体会苇苇要做这样一份礼物给老师的用心和不容易。看似顽皮的苇苇正是大部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缩影,聪明却有些贪玩,淘气却带着些可爱。我在上课时抓住对“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这句话的理解来把握课文中心,长高不只是生理意义的长大,而是意味着成熟,懂事了,知道该怎么做了,才是真正的长大了,苇苇长大了。文章讲到这里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体会长大不仅仅是年龄和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懂事,体谅理解父母、老师。

在教学中学生学得很投入,他们中也有些人像文中的苇苇一样,虽然平时你很马虎,可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学了这篇课文,好像对他们也有所启发,只要是真诚地对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礼物也是好的礼物。在拓展训练中,同学们发言很积极,想象苇苇做作业时的认真的神情和态度,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在想象时都局限于前面同学的发言,有新意的不多。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2

去年春天,

爷爷送我一粒种子,

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

我懂得了自然。

今年春天,

奶奶送我一只小鸡,

看着小鸡渐渐长大,

我懂得了生命。

去年春天,

妈妈送我一块手表,

看着指针不停地跳动,

我懂得了时间。

今年春天,

爸爸送我一套《少儿百科全书》,

品读着那些奇妙的知识和精美的图片,

我懂得了世界的博大和精彩。

小小的礼物,

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

正如春雨绵绵,

不断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3

《一节特殊的课》一课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通过一节“特殊”的课,认识到自己得到了父母浓浓的爱,却忽略了对他们的回报,于歉疚、懊悔中接受了感恩教育,并马上付诸行动,向父母表达爱意的故事。

我认为,这节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不仅是文中的孩子上了一节有别于其他课文内容的感恩教育课,同时也是学习课文的孩子在心灵深处感受到我们该怎样向父母回报一份爱心。由此我想,从来没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开设感恩课,可是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我们受到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父母给我们以生命,历尽艰辛养育我们,给我们以呵护与温暖,使我们健康成长。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顺利实施,又有多少志士仁人付出了物力财力,才得以使面临失学危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能继续学业……然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日子,偶尔帮父母洗个碗还得向父母索要辛苦费。好象父母给予孩子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虽说父母对孩子施恩不图报,但是受赐者却不该忘记。施恩者之所以不图报,在于他们自认为只是履行应尽的义务,应做的贡献。不是放债,投桃并不要报李。受到恩惠的人所以要感恩,是为了要懂得亲人、社会为他们做了多少。而我们的孩子连父母之恩都不知道感激,何来回报社会之说。看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的这种感恩教育何等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课堂情景演示实际上经过了闹——静——闹的过程,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孩子们从细微处说说,可以给爸爸妈妈的一个吻,一句温馨的话语等,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明理、知行。

我们从父母师长那里学会感恩,我们还要教给孩子学会感恩。在感恩的心情中,才能成为更健康、更完整、更完美的人。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理解这节课的特殊之处,唤起学生作为子女应该有的关心与孝敬父母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孩子们内心的变化,唤起他们关爱父母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和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

一、创设情景,体验导入

1、咱们班的同学中有谁的爸爸妈妈为你祝贺过生日?请举手!

2、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3、用实际行动向爸爸妈妈祝贺过生日的,请举手!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幸福可爱、朝气蓬勃的孩子,他们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想知道他们后来的事情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节特殊的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知道“特殊”是什么意思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还要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课文读完一遍了吗?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其实,能不能找到答案并不重要,关键是把课文读好,课文读好了,问题的答案自然就知道了。谁来展示你的朗读才能?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课文会读了。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

三、细读课文,体会内心变化

为什么说这节课是特殊的?特殊在那里?现在就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细细品味。

(一)请同学们仔细读1-4自然段,思考:老师在这节课上向同学们一共提出了几个问题?回答问题时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1、第一自然段在描写同学们的表现时都用了那些词?“齐刷刷”“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等词语你能体会出什么?(指导读出自己的理解)

2、第3自然段在描写同学们的表现时都用了那些词?与前文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好处?

3、第4自然段在描写同学们的表现又有什么变化?从那些词语看出来的?

能用不好意思或难为情的语气读吗?(读3、4段)你能读出什么?

(二)是啊,难挨的沉默,此时同学们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有那些变化呢?

1、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语。

动作:目光,全躲开了,低着头或望着窗外。都沉默不语。

心理变化:涌动、萌生、忍受着什么,不安?歉疚?懊悔?(注意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孩子们沉默着……他们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3、“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必要时教师要范读)

(三)第六自然段里,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谈论,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与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一样?(并指导朗读)

四、走出情境,感受回报方式

第七自然段里,“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稚拙”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指导朗读。(

五、回顾全文,整体感悟

让我们重温一下这节特殊的课,特殊在那里?为什么特殊?(小组讨论汇报)

六、情动辞发,读写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你体会到父母的爱了吗?我们身边还有那些人也给我们爱了?(祖国是我么共同的母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了课文,听了老师的建议,你有什么打算?将怎样回报爸爸妈妈以及关爱我们的人,甚至祖国?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好吗!(音乐伴奏)

结束语:给予比得到更快乐。让我们在给予爱与被爱中幸福的成长吧!下课。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热切期望。

导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关给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礼物

二、初读诗,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读诗,也可以读字组词不达意,并引导学生随机介绍自己好的记字方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自读诗,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想想自己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2、全班交流,你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

教师随机抓住学生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伟大,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亲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这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音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生想像。

2、学生谈从亲人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无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朗读的形式句多些可以个别读,分节读等。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2、会写本文的生字。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有关内容。

导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体会到亲情的?

3、观察文中前四自然D,看看这几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依照诗中的写法,写一D话。

5、全班交流所写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观察生了表中和生字,提出较难写的。

2、教师示范写有关字,重点指导写“礼、懂、T、博”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D2中的第一行。

三、布置作业。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你能替小作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上几句祝福的话吗?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3)让我们齐读课文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师: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小小的礼物寄托着厚重的情意。请你回忆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回忆收到过的礼物,想想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三、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博、套、绵、)

2、抄写文中好词(7页抄一抄)

3、选用抄下的好词造句。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3遍。

2、背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礼物》是北师大新世纪版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小作者去年和今年收到家人送给自己的礼物,从中学会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本文以诗歌的形式,语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有浓郁的生活息,贴近学生生活,适宜朗读、积累和练笔。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三年级上册注重了读书与练笔并行,学习使用优美的句子,变文本语言为中心语言,促感悟之情为笔下之情。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在呼唤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本教学设计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思维训练,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一段话。

3、懂得礼物的'含义,使学生知道感恩,了解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体会亲情的可贵。

4、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五、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认识生字9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亲人的关爱和期待。

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一段话。

七、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八、教学时间: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你能替小作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上几句祝福的话吗?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3)让我们齐读课文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师: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小小的礼物寄托着厚重的情意。请你回忆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回忆收到过的礼物,想想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三、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博、套、绵、)

2、抄写文中好词(7页抄一抄)

3、选用抄下的好词造句。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3遍。

2、背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挂图、录音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热切期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课文,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送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礼物》。

二、初读诗,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读诗,也可以读生字组词,并引导学生随机介绍自己识记字方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自读诗,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想想自己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2、全班交流,你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

教师随机抓住学生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的伟大,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之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音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生想象。

2、学生谈从亲人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无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朗读的形式多些,可以个别读,分节读,小组读等。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试背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2、会写本文的生字。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体会到亲情的?

3、观察文中前四自然段,看看这几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依照诗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5、全班交流所写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提出较难写的。

2、教师示范写有关字,重点指导写“礼、懂、精、博”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D2中的第一行。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游子吟》。

2、和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小档案。

3、预习第二课。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9

本课的题目叫“礼物”,和主题单元词“亲情”密不可分。本课的“礼物”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种子、小鸡和手表,又是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的亲人对“我”的深深的情意。在授课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小主题“礼物”扩展到大主题“亲情”上,让学生真正理解到“礼物”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一个漂亮精美的玩具,可以是一句温暖的鼓励,也可以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微笑等等,它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礼物不在于价值到底是多少而在于送收双方的情意,正所谓“礼轻情意重”,不同的礼物却代表着共同的情意。

不足之处:在让学生讨论在成长过程中收到的喜欢或是难忘的礼物是什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说的还不错,但是,在之后仿照课文自由作诗的环节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上略显单一,多有照抄课文现象,其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10

字:粒、懂、渐、套、绵

词:发芽、生命、手表、跳动、奇妙、精彩、期盼、滋润

重点句子:

1、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我懂得了自然。

2、看着小鸡渐渐长大,我懂得了生命。

3、看着指针不停地跳动,我懂得了时间。

4、品读着那些奇妙的知识和精美的图片,我懂得了世界的博大和精彩。

5、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正如春雨绵绵,不断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

主要内容:

《礼物》这首诗歌,通过亲人送“我”的种子、小鸡、手表、让同学们懂得亲人们送这些礼物用意,进而懂得珍惜时间和生命,懂得亲人的殷切盼望,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会认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使学生学会用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

4、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设想:讲这篇课文不能进行简单的分析,而是要让学生从朗读中去体会文章的内容。课前先让学生把自己心爱的礼物带来,给大家介绍这个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的。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后再让学生仿写。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礼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给你的?

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

礼物发芽懂得一套书

精彩寄托果断滋润

(2)理解词语

渐渐指针精美

期盼幼小博大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指导:

我收到了哪些礼物?

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时需要阳光,水。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

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友好。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贵的,动物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要保护动物。)

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的跳动,我懂得了什么(时间就这样不停歇,当你玩的时候,它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为什么说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讲给大家听吗?

为什么说小小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

5、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复习巩固

1、读完课文后你又认识哪些字?你会用吗?

2、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种得

这两个字你还知道什么

3、学习会写的字

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指导:

礼:左边一个“”,右边一个“”

组词:礼物礼品礼貌

芽:注意牙的第2笔是“”,不要封口。

组词:发芽嫩芽豆芽

懂:重的笔顺:

组词:懂得懂事懂礼貌

套:上面一个“大”,下面一个“”。

组词:套装圈套套话

精:左边一个“”,右面一个“”。

组词:精神精彩精力

托:右边第一笔是“”

组词:寄托拜托托人

三、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特别的礼物教案 篇12

离元旦还有好些天,孩子们就开始想着给老师准备新年礼物了。苇苇她们的小队悄悄商量过了,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要有意义,还不兴跟爸爸妈妈要钱买,要自己动脑筋做。

苇苇这孩子,挺聪明的。可她就是贪玩,学习不专心,作业马马虎虎,写字多笔少画,算术常常会忘记“进位、退位”,忘记小数点,作业本也不整洁,总是涂涂改改,皱巴巴的。翻开她的本子,尽是老师提醒她写好字和要求她认真做作业的批语,可她就是改不了。她不爱画画,手工制作也差,看她能拿出什么像样的礼物来送给老师呢!

新年快要到了,小队里要互相检查督促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做好了没有,苇苇一直闷声不响保守着的秘密也终于揭开了。那是她的作业本,瞧,多平整,多干净啊!每一道题都做得很认真,字写得又工整、又清秀,有一处落了墨点,也小心地用吸水纸吸过了。看,全做对了,一连好多次,都是一百分!噢,大家明白了,这阵苇苇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把桌子抹了又抹,收拾得干干净净,做算术也总是在草稿纸上演算好了,才誊到作业本上——-啊,她是在用美好的心灵和纯真的感情,做着送给老师的礼物!

新年越来越临近了,苇苇要送给老师的礼物,其实算不上什么礼物,却又是好的礼物,是孩子的真诚的心啊!

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 

本文来源:http://www.cww886.com/c/20140.html